懸浮微粒小知識

2017/05/02
一、什麼是懸浮微粒? 
懸浮粒子為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液滴,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。
其中,空氣動力學直徑(以下簡稱直徑)小於或等於10微米 (µm)的懸浮粒子,
稱為可吸入懸浮粒子(PM10);而目前最耳熟能詳的就是,直徑小於或等於2.5微米的”細懸浮粒子”(PM2.5)懸浮粒子能夠在大氣中停留很長時間,並可隨呼吸進入體內,積聚在氣管或肺中,影響身體健康。
 
二、懸浮微粒的形成 
懸浮粒子的成分很複雜,主要的來源是從地表揚起的塵土,含有氧化物礦物和其他成分;而海鹽也是懸浮粒子的第2大來源,其組成與海水的成分類似。另一部分懸浮粒子是自然過程產生的,源自火山爆發、沙塵暴、森林火災、浪花等。
PM2.5還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轉化而成;而這些氣體污染物往往是人類對化石燃料(煤、石油等)和垃圾的燃燒造成的。在發展中國家,煤炭燃燒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應的主要方式。沒有先進廢氣處理裝置的柴油汽車也是懸浮粒子的來源。
在室內,塵蟎、二手菸是懸浮粒子最主要的來源。
懸浮粒子的來源是不完全燃燒、因此只要是靠燃燒的菸草產品,都會產生具有嚴重危害的懸浮粒子,
使用品質較佳的香菸也只是吸菸者的自我安慰(甚至可能因為臭味較低,而造成更大的危害);同理也適用於金紙燃燒、焚香及燃燒蚊香。
 
三、懸浮微粒對人體造成的影響 
許多研究已證實懸浮粒子會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,導致哮喘、肺癌、心血管疾病、出生缺陷和過早死亡。
懸浮粒子的大小決定了它們最終在呼吸道中的位置,較大的懸浮粒子往往會被纖毛和黏液過濾,無法通過鼻子和咽喉,但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即可吸入懸浮粒子(PM10),可以穿透這些屏障達到支氣管和肺泡。
 
而小於2.5微米的懸浮粒子,細懸浮粒子(PM2.5),比表面積大於PM10,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質,如重金屬(在城市中以重金屬元素最為嚴重,較突出的有Zn、Pb、As、Cd等)、有毒微生物等。
由於體積更小,PM2.5具有更強的穿透力,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,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。更小的微粒(直徑小於等於100奈米)會通過肺部傳遞影響其他器官。
 
四、如何防範? 
減少製造廢氣、不吸菸,使用環保再生產品,若遇霾害日盡量不出門。
家中、辦公場所、室內公共場所等,開起K-clean抗菌霧化器,消滅空氣中有害物質。
開始列印